要在用户界面设计中贯彻好隐喻原则,可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着手:
- 把握用户群体特征:不同年龄、文化背景、职业的用户,对隐喻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例如,老年用户群体可能对传统、常见的事物隐喻更为熟悉和适应,如将文件存储类比为纸质文件存放在文件夹;而年轻一代,尤其是熟悉数字技术的群体,可能更容易接受创新、具有科技感的隐喻,像用流线型图标隐喻数据的快速传输。因此,在设计前需明确目标用户群体,了解其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日常习惯。
- 开展用户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不同隐喻概念的理解和反馈。例如,在设计一款运动健身类 APP 时,可询问用户对于用 “能量条” 隐喻运动强度、“勋章” 隐喻运动成就等概念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能够轻松理解和认同这些隐喻表达。
- 基于现实世界模型:优先选取用户日常生活中常见、熟悉的事物或场景作为隐喻来源。例如,电子邮件应用可将邮件的发送过程类比为信件投入邮筒,收件箱类似实际的信箱,用户能凭借寄信、收信的生活经验快速理解邮件操作流程。地图导航应用中,以现实世界的道路、地标为隐喻,用户能直观地明白如何根据导航提示在现实空间中行进。
- 匹配用户心理模型:思考用户在执行任务时的思维方式和预期,使隐喻与用户的心理模型相契合。比如,在文件管理系统中,用户习惯按照类别整理文件,因此以文件夹来隐喻文件分类存储的方式,符合用户将文件归类存放的心理预期,便于用户管理和查找文件。
- 考虑隐喻通用性:确保选择的隐喻在目标用户群体中有广泛的认知度和一致性。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特定文化背景或小众领域的隐喻,除非目标用户是特定的小众群体。例如,全球通用的 “放大镜” 图标代表搜索功能,几乎所有用户都能理解其含义;而某些仅在特定地区或行业内使用的象征符号,可能不适用于广泛的用户群体。
- 视觉表现一致:在整个界面设计中,同一隐喻的视觉元素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例如,若使用 “书架” 隐喻电子书籍的收藏,那么书架的外观设计、书籍的摆放方式等视觉元素,在不同页面和操作场景下都应保持相似,增强用户对隐喻的熟悉感和认同感。
- 操作逻辑一致:基于隐喻的操作逻辑也要保持连贯性。以 “购物车” 隐喻为例,无论是添加商品、删除商品还是查看购物车总价等操作,在不同页面和交互流程中,其操作方式和反馈机制都应遵循相同的逻辑,不能出现同一隐喻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操作逻辑的情况,以免造成用户困惑。
- 与品牌形象一致:隐喻的选择和表现应与产品的品牌形象相契合。例如,一个主打简约、高效的办公软件,其隐喻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或花哨的视觉和概念;而针对儿童设计的教育类应用,可能会采用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卡通隐喻,与产品活泼有趣的品牌定位相符。
- 避免过度堆砌:虽然隐喻有助于用户理解界面,但过多隐喻可能导致界面信息过载,增加用户认知负担。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隐喻,确保每个隐喻都能发挥其帮助用户理解和操作的作用。例如,在一个简单的笔记应用中,重点使用 “纸张” 和 “笔” 隐喻记录功能即可,无需在每个小操作上都设置隐喻。
- 适时提供解释:对于一些不太常见或容易引起误解的隐喻,适时提供解释说明,帮助用户理解其含义和操作方法。可以通过新手引导、提示信息、帮助文档等方式进行解释。例如,在一款专业摄影 APP 中,若使用了特定的图标隐喻某种高级拍摄模式,可在用户首次进入该功能时,弹出提示框解释该图标代表的拍摄模式及其特点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