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如何控制包装设计的成本?

2024-12-13

以下是控制包装设计成本的多种有效方法:


一、设计阶段


  1. 简化设计元素
    • 避免过度复杂的图案和装饰。复杂的设计往往需要更多的人力、时间来完成,而且可能会增加印刷成本。例如,减少不必要的烫金、压纹、UV(紫外线固化)等特殊工艺。如果一个产品包装原本计划使用大面积的烫金工艺来突出品牌标志,但经过评估后发现,只对标志的轮廓进行烫金,同样可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还能降低成本。
    • 限制色彩数量。每增加一种印刷颜色,成本就会相应增加。一般来说,双色或三色印刷比四色或更多颜色的印刷成本要低。在设计时,选择能够有效传达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的最少色彩组合。比如,对于一款普通的日用品包装,采用简单的双色(如黑与白)设计,通过巧妙的排版和图形变化来体现产品特色,而不是使用多种彩色来增加视觉冲击力。
  2. 合理规划包装结构
    • 选择简单且通用的包装形状。特殊形状的包装虽然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通常需要定制模具,成本较高。例如,普通的长方体纸盒包装比异形纸盒成本低很多,因为长方体纸盒的制作工艺简单,模具成本低,且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折叠和组装。
    • 减少包装的层数和组件。如果一个产品不需要过多的防护层,就可以适当减少包装层数。例如,一些小型、坚固的电子产品,原本使用内盒、外盒和缓冲材料三层包装,经过测试产品的抗摔性后,发现可以去掉内盒,只用外盒和适量的缓冲材料,这样不仅降低了包装成本,还减少了包装废弃物。
  3. 利用现有设计资源
    • 参考公司内部已有的包装设计模板。如果公司有一系列产品,且已经有成熟的包装设计风格,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用于新的产品包装。这样可以节省设计创意和排版的时间成本,同时也能保持品牌包装的一致性。例如,一个品牌的不同口味食品包装可以采用相同的基本版式和色彩搭配,只需要更换口味相关的图案和文字即可。
    • 利用免费或低成本的设计素材。有许多网站提供免费的矢量图形、字体、图标等资源,设计师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使用这些素材来丰富包装设计。但要注意版权问题,确保使用的素材是可以用于商业用途的。例如,一些开源的图标库可以为产品包装提供简单的指示图标,如 “可回收”“易碎” 等图标,而无需专门请设计师重新绘制。


二、材料选择阶段


  1. 对比不同材料供应商
    • 采购包装材料时,不要只依赖于一家供应商。通过向多家供应商询价,可以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可能会因为原材料采购渠道、生产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在采购纸张时,一些本地的小型供应商可能因为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提供的价格比大型的外地供应商更有竞争力。
    • 与供应商协商长期合作或批量采购的优惠条件。如果预计产品包装的需求量较大,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或者进行批量采购,可以获得一定的价格折扣。比如,承诺在一年内从某一供应商处采购一定数量的纸盒材料,供应商可能会给予 5% - 10% 的价格优惠。
  2. 选择合适的材料等级
    • 根据产品的定位和需求选择材料。对于高端产品,当然需要使用高质量的包装材料来体现产品的价值,但对于中低端产品,可以选择性能稍低但价格更实惠的材料。例如,一款普通的文具产品,不必使用高档的特种纸作为包装材料,可以选择普通的卡纸,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保护和展示功能即可。
    • 考虑材料的替代品。寻找价格更低但功能相似的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高价材料。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塑料薄膜可以用纸质材料来替代,既降低了成本,又符合环保要求。或者用再生材料制作包装,其成本通常比原生材料低,而且也能体现企业的环保意识。
  3. 优化材料用量
    • 准确计算包装材料的用量。在设计包装尺寸时,要根据产品的实际大小和形状来确定,避免材料浪费。例如,对于一个长方体形状的产品,精确测量其长、宽、高后,设计一个刚好能容纳产品且有适当余量的纸盒,不要预留过多的空间导致纸盒过大,浪费材料。
    • 采用轻量化的材料设计。在保证包装强度和保护性能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更薄、更轻的材料。例如,对于一些轻型产品的塑料包装,通过材料测试和优化,可以使用较薄的塑料薄膜,既降低了材料成本,又能减少运输成本,因为较轻的包装可以在运输过程中降低运费。


三、生产阶段


  1. 选择合适的印刷方式
    • 比较不同印刷技术的成本。数字印刷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的包装印刷,成本相对较低;而胶印则更适合大批量的包装印刷,虽然前期制版成本较高,但随着印刷数量的增加,单位成本会降低。例如,对于一款新品的试销包装,只需要印刷几百个,采用数字印刷可以节省制版费用;而当产品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印刷数量达到数万时,胶印则是更经济的选择。
    • 考虑印刷的批量规模。如果预计包装的印刷量较大,与印刷厂商协商批量折扣。一般来说,印刷数量越大,单位印刷成本越低。例如,将印刷量从 1000 个提高到 5000 个,印刷厂商可能会因为规模效应而降低单位价格,可能从每个包装 2 元降低到 1.5 元。
  2. 控制生产工艺成本
    • 避免不必要的生产工艺。如前所述,特殊工艺如烫金、镭射等会增加成本,除非这些工艺对于产品的品牌形象和销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应尽量避免。对于一些装饰性的工艺,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来替代。例如,用高质量的彩色印刷来模拟烫金效果,使包装看起来有金属质感,但成本却低得多。
    • 优化生产流程。确保包装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减少生产时间和人力成本。例如,合理安排包装的组装顺序,让工人能够高效地完成包装工作,避免因为流程混乱而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和人工成本增加。
  3. 质量控制与成本平衡
    • 在包装生产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但也要避免过度的质量要求导致成本过高。设定合理的质量标准,例如,对于包装的外观瑕疵,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要求包装外观绝对完美,可能会增加质检成本和废品率。但也要确保包装的质量能够满足产品保护和品牌形象的基本要求,如包装的强度、密封性等方面不能出现问题。
    • 对生产过程中的次品进行合理利用。如果有一些包装因为小瑕疵不符合一等品的标准,但仍然可以使用,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促销品或赠品的包装,而不是直接报废,这样可以挽回一部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