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张大千、黄君璧、郑曼青三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特点:
张大千
- 早期:主要学习石涛和八大山人,大量临摹他们的作品,用笔灵秀,画风爽直。这一时期他的人物仕女画主要学习清代画家改琦,所画仕女瘦弱、软弱,具有一种 “病态美”;花卉、蔬果画主要学习明清小写意画风,尤喜画荷花、芭蕉,技法以写意为主,但写意兼而有之,画风清新生动、俊爽,设色洁白秀润,所画梅花老干如铁,有一种耐寒喜洁的笔意。
- 中期:山水画主要取法王蒙茂盛繁复的画风,画面由清美爽直变为绮丽雄奇,功力也比早年深厚。此时所画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人物面相圆润,身形丰盈,颜色浓丽,线描严谨,衣裙图案精美。这一时期他的人物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变小巧为精细,变小乘为宏伟,变病态美为健康美,寓改革于复古的创作之中。其所画仕女,潇洒妩媚,衣纹细劲圆润,多重烘托,并留有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
- 晚期:绘画逐渐变为工意兼备再到大写意。他的泼墨、泼彩画,把色与墨相融相间,将半抽象与写意的具象画法融为一体,是一种巧妙的中西合璧。此时人物画多为写意之作,人物衣纹更趋于简练,点景多为意笔,笔墨舒畅,颇有 “老来竟转拙” 之意;花鸟走兽画也主要以破墨、泼墨、泼彩为主,在继续保持陈淳、徐渭、石涛的影响外,又含英咀华,将水墨花鸟推向崭新的领域 。
黄君璧
- 整体风格沉稳朴厚,笔墨苍润,布局严谨,既有宋元山水画的古意,又有明清山水画的秀润。他善于运用多变的笔墨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山水景观。晚年作品中,即便描绘壮丽的云海飞瀑等景观,也透着一种平和宁静之意,这是因为他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融入到了作品之中,超越了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绘。
- 其山水画创作既有写实成分,亦较注重笔随兴至的写意性宣抒,尽情地宣抒个人内心的真情实感。他尤爱表现云山、烟水、苍树等,勾勒渲染,烘托物象,生意秀出,情景交融,逐渐地形成了风貌独特的鲜明个性。例如他在《阿里山云海》《松韵泉声》《惊涛拍岸》等画作中,苍茫的云山、飘渺的烟海、奔湍的瀑泉以及傲立的岩松等,笔墨干湿互用、润渴兼施,技法娴熟老道,画面生机勃勃,意境清秀空灵,更让人感受到画家胸壑中的山水情怀与文人逸气。
- 十分重视绘画写生,时常外出神游,师自然、求造化,不断丰富创作素材和艺术涵养,在坚持传统的创作过程中注意探新求变。因受外来画种的影响,他汲取了西画中的一些构图写实与光色明暗等表现技法,通过融西于中、为己所用,不断创作具有时代意义和影响力的作品。比如他 20 世纪 40 年代创作的《轻舟出峡图》《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画作,表明其水、墨、色交融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境地,在 “渡海” 之后创作的一些画作中,这些倾向则变得更为明显。
郑曼青
- 郑曼青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绘画方面的风格特点相关资料较少。他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受到西方画家的赞赏,被誉为东方水墨画之大师。从他的一些经历和成就可以推测,他的绘画可能具有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