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如何通过设计提升产品的易用性?

2025-08-12

提升产品易用性的核心是 **“让用户用少的成本(时间、精力)完成目标”**,需从用户认知习惯、操作流程、视觉引导三个维度设计,避免 “用户需要思考如何使用” 的场景。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7 个关键设计方法,附具体案例说明:

一、简化核心流程:减少 “操作步骤” 与 “认知负担”

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目的是 “完成任务”(如付款、发消息、查资料),流程越短、干扰越少,易用性越高。


二、符合 “用户认知习惯”:利用 “常识” 降低学习成本

用户会用过去的经验(如使用其他产品的习惯、生活常识)理解新产品,设计需贴合这些 “默认认知”,避免反直觉。


三、强化 “视觉引导”:让用户 “一眼看到该做什么”

通过视觉层级(大小、颜色、位置)明确 “操作优先级”,引导用户自然完成目标,而非让用户 “找按钮”。


四、提供 “即时反馈”:让用户知道 “操作是否有效”

用户操作后若没有反馈,会产生 “是否成功” 的焦虑(如点击按钮后没反应,用户可能反复点击)。


五、适配 “多样化用户”:考虑 “特殊场景” 与 “用户差异”

易用性不是 “满足多数人”,而是 “让不同用户(如老人、新手、左手用户)都能轻松使用”。


六、减少 “记忆负担”:不让用户 “记住信息或操作”

用户使用产品时,不应要求其记住复杂规则(如 “这个按钮在哪个页面”“密码格式要求”)。


七、通过 “可用性测试” 验证:用数据发现 “用户真实障碍”

易用性设计不能依赖 “设计师自我感觉”,需通过真实用户的操作验证问题。


总结:易用性的本质是 “换位思考”

优秀的易用性设计,是让用户感觉 “产品懂我”—— 不需要阅读说明书,不需要思考操作逻辑,凭直觉就能完成目标。核心原则是:“用户的问题,就是设计的问题”—— 如果用户操作失误,不要怪用户 “没看懂”,而是反思 “设计是否足够清晰”。通过持续迭代优化这些细节,产品会自然变得 “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