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品易用性的核心是 **“让用户用少的成本(时间、精力)完成目标”**,需从用户认知习惯、操作流程、视觉引导三个维度设计,避免 “用户需要思考如何使用” 的场景。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7 个关键设计方法,附具体案例说明:
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目的是 “完成任务”(如付款、发消息、查资料),流程越短、干扰越少,易用性越高。
-
方法 1:减少步骤,合并重复操作
- 案例:电商 APP 结算流程优化 ——
原流程:购物车→确认商品→填写地址→选择支付方式→输入密码→完成
优化后:购物车→确认商品(自动带入默认地址 + 常用支付方式)→指纹支付→完成(步骤从 6 步减至 3 步)
- 关键:识别 “可复用信息”(如默认地址、常用选项),避免用户重复输入。
-
方法 2:删除 “非必要环节”,聚焦核心目标
- 案例:工具类 APP 启动页优化 ——
原设计:启动页→广告(5 秒)→隐私协议→首页(用户需等待 + 点击 “同意”,共 2 次操作)
优化后:启动页(含极简隐私提示)→首页(将广告移至 “个人中心” 自愿查看)
- 关键:区分 “用户必须做的事” 和 “产品想让用户做的事”(如广告),后者不应阻碍核心流程。
用户会用过去的经验(如使用其他产品的习惯、生活常识)理解新产品,设计需贴合这些 “默认认知”,避免反直觉。
通过视觉层级(大小、颜色、位置)明确 “操作优先级”,引导用户自然完成目标,而非让用户 “找按钮”。
-
方法 1:突出 “核心操作按钮”,弱化次要元素
- 案例:外卖 APP 点餐页 ——
核心按钮 “加入购物车” 用大尺寸、高饱和色(如红色),放在页面中部;
次要功能 “收藏商品” 用小尺寸、低饱和色(如灰色图标),放在角落。
- 关键:遵循 “视觉权重 = 操作优先级”,核心按钮的视觉吸引力应高于其他元素。
-
方法 2:用 “视觉动线” 引导流程
- 案例:注册表单设计 ——
按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的阅读习惯排列输入框(手机号→验证码→密码);
用箭头、线条或底色区分 “已完成” 和 “待完成” 步骤(如第一步底色为蓝色,第二步为灰色)。
- 关键:视觉动线需与 “操作流程顺序” 一致,避免用户视线来回跳跃。
用户操作后若没有反馈,会产生 “是否成功” 的焦虑(如点击按钮后没反应,用户可能反复点击)。
-
方法 1:操作结果可视化
- 案例:按钮点击反馈 ——
点击按钮时添加 “轻微变色 + 缩小动画”(告知 “已点击”);
提交表单后显示 “√” 图标 +“提交成功” 文字(而非仅显示 “加载中” 后直接跳转)。
- 关键:反馈需 “即时”(<1 秒)且 “明确”(避免模糊的加载动画持续过久)。
-
方法 2:错误提示 “具体且可解决”
- 案例:登录错误提示 ——
错误时不说 “登录失败”,而说 “密码错误(忘记密码?点此找回)” 或 “手机号格式错误(请输入 11 位数字)”;
错误位置用 “红色边框 + 提示文字” 直接标注(而非仅在页面顶部显示 “有错误”)。
- 关键:错误提示需包含 “原因” 和 “解决方案”,避免用户猜测。
易用性不是 “满足多数人”,而是 “让不同用户(如老人、新手、左手用户)都能轻松使用”。
-
方法 1:支持 “个性化设置”
- 案例:阅读类 APP——
提供 “字体大小调节”(方便视力不佳用户)、“深色模式”(夜间使用不刺眼)、“左手模式”(调整按钮位置适配左手操作)。
- 关键:允许用户根据自身习惯调整,而非强制 “标准化体验”。
-
方法 2:考虑 “极端场景” 下的使用
- 案例:导航 APP——
开车场景下,语音指令需简洁(“前方 300 米左转” 而非 “请您在前方第三个路口左转,注意礼让行人”);
信号差时,提前缓存离线地图(避免用户在陌生路段因加载失败迷路)。
用户使用产品时,不应要求其记住复杂规则(如 “这个按钮在哪个页面”“密码格式要求”)。
-
方法 1:“上下文提示” 替代 “记忆”
- 案例:密码设置页面 ——
输入时实时提示 “需包含字母和数字”(而非提交后才报错);
常用页面的入口固定(如 “个人中心” 始终在底部导航栏),避免用户每次寻找。
-
方法 2:“默认值” 与 “历史记录” 简化选择
- 案例:打车 APP——
自动填充 “常用出发点”(如家、公司),无需每次输入;
显示 “历史目的地” 列表,点击即可复用(避免重复打字)。
易用性设计不能依赖 “设计师自我感觉”,需通过真实用户的操作验证问题。
- 核心步骤:
- 招募目标用户(如设计老年产品则招募 55 岁以上用户);
- 让用户完成核心任务(如 “用 APP 买一张明天的电影票”),不给予提示;
- 记录 “用户卡住的地方”(如 “找不到退票按钮”“不知道优惠券怎么用”);
- 针对高频障碍优化设计(如将 “退票” 入口从 “订单详情页” 移至 “我的订单” 首页)。
优秀的易用性设计,是让用户感觉 “产品懂我”—— 不需要阅读说明书,不需要思考操作逻辑,凭直觉就能完成目标。核心原则是:“用户的问题,就是设计的问题”—— 如果用户操作失误,不要怪用户 “没看懂”,而是反思 “设计是否足够清晰”。通过持续迭代优化这些细节,产品会自然变得 “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