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正式诞生:二战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企业经营者愈发认识到构建统一识别系统与塑造特色经营观念的重要性。1956 年,美国国际商用计算机公司,也就是 IBM,围绕公司文化和企业形象,把全称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设计成蓝色的、颇具品质感与时代感的造型 “IBM” 。这一举动是 CI 正式诞生的关键标志 。
欧美 CI 热潮兴起:20 世纪 60 年代起,欧美企业纷纷引入 CI 。无线电公司 RCA,从无线电业务向情报、娱乐等 8 个领域拓展,借助 CI 打造出崭新企业形象,成为 60 年代 CI 应用的典型代表。进入 70 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凭借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红色、独特瓶身造型、富有动感的条纹构成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 CI 潮流,是这一时期 CI 运用的标杆案例 。
深化拓展期
日本 CI 模式形成: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企业开始大规模导入 CI 。日本企业在引入 CI 时,结合本国国情与企业文化,着重对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进行深度挖掘与构建,让 CI 不仅仅是外在视觉包装,而是全面涵盖企业价值观、员工行为规范等内容,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 CI 体系 。例如,PAOS 公司为马自达汽车设定蓝色标准字与标准色,助力马自达在一片红色为主的汽车标识中独树一帜 。
亚洲其他地区跟进:20 世纪 70 年代,CI 理念也开始在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传播开来。像韩国的三星物产等企业,纷纷斥资推行 CI 战略,借此塑造现代企业形象,助力自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