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设计系统框架落地执行,核心在于 **“从规则到实践的闭环管理”**—— 既要让设计、开发团队愿意用,也要有机制保障用得对,还要能根据业务变化持续优化。以下是 6 个关键步骤,覆盖前期准备、执行推动、长期维护全流程:
落地前先解决 “为什么做” 和 “谁来做” 的问题,避免设计系统变成 “文档摆设”。
- 对齐落地目标:与业务、设计、开发团队共同明确 “落地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 “统一 APP 所有按钮样式,减少开发重复工作量”“确保新功能上线时设计风格与现有页面一致”,让目标可量化(如 “3 个月内覆盖 80% 核心页面组件”)。
- 成立专项小组:明确核心责任人与分工,避免责任分散。典型分工如下:
很多设计系统落地难,是因为 “规则太复杂”“用起来比自己从零做还麻烦”。核心是把 “约束” 变成 “工具”,降低团队的使用成本。
- 提供 “开箱即用” 的工具包
针对不同角色提供适配的资源,避免团队 “二次转化” 的麻烦:
- 给设计师:Figma/Sketch 组件库(包含所有规范组件、样式库、排版样式,直接拖拽可用)、设计规范文档(用案例说明 “什么场景用什么组件”,比如 “弹窗用在确认操作,Toast 用在轻提示”)。
- 给开发:代码组件库(如 React/Vue 组件库,包含完整 API 文档、调用示例、兼容性说明)、前端资源包(图标库、字体文件、颜色变量等,直接引入项目)。
- 嵌入 “现有工作流”,不额外增加负担
不要让团队 “为了用设计系统而改变习惯”,而是把系统融入日常工作:
- 设计端:在 Figma 团队库中默认挂载设计系统组件库,设计师新建文件时自动同步新规范,无需手动下载。
- 开发端:将代码组件库发布到公司内部 npm 仓库,开发安装依赖即可调用,无需手动复制代码;同时在 CI/CD 流程中增加 “组件规范检查”(如用 ESLint 插件检测是否使用了非规范组件)。
落地过程中需要 “双向机制”:一方面监督规范执行,避免偏差;另一方面收集问题,快速迭代优化。
- 设置 “规范检查” 节点
在项目流程中嵌入设计系统的检查环节,把 “事后纠错” 变成 “事前预防”:
- 设计评审阶段:强制检查 “设计稿是否使用规范组件 / 样式”,比如用 Figma 插件(如 Design Lint)自动检测 “是否用了非规范颜色”“按钮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不通过则需修改。
- 开发联调阶段:前端负责人检查 “代码是否调用设计系统组件”,避免开发自定义组件导致样式偏差;测试阶段增加 “视觉一致性测试”(如用 Percy 工具对比页面与设计规范的差异)。
- 建立 “反馈通道”,快速响应问题
设计系统不是 “一成不变的铁律”,要允许团队提问题、提需求:
- 搭建轻量反馈平台:比如用飞书多维表格 / Notion 建立 “设计系统反馈库”,团队可提交 “组件缺失(如需要新的日期选择器)”“规则不合理(如某个按钮样式在移动端显示异常)” 等问题。
- 定期同步反馈结果:专项小组每周梳理反馈,明确 “是否解决”“解决时间”,并同步给全员(如在团队周会上通报 “已新增 XX 组件,已修复 XX 样式问题”),让团队感受到 “反馈有用”。
通过 “标杆案例” 和 “正向激励”,让团队看到使用设计系统的价值,从 “被动要求” 变成 “主动选择”。
- 打造 “落地标杆项目”
优先选择 1-2 个核心业务项目(如用户高频使用的 “个人中心”“支付页面”)作为落地标杆,全程由专项小组支持:
- 项目上线后,公开分享 “落地成果”:比如 “用设计系统后,设计效率提升 30%(原本 1 周的页面设计,现在 3 天完成)”“开发返工率下降 25%(减少了样式不一致的修改)”,用数据证明价值。
- 组织 “经验分享会”:让标杆项目的设计师、开发分享 “如何用设计系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 “如何基于规范组件调整适配特殊场景”,提供可参考的实操方法。
- 设置 “正向激励”
对积极使用设计系统的团队 / 个人给予认可:
- 设计端:在月度设计评审中,表彰 “规范落地佳设计稿”,分享其设计思路;
- 开发端:将 “组件复用率” 纳入开发绩效参考指标,鼓励优先使用设计系统组件。
设计系统不是 “做完就结束”,而是需要根据业务、技术变化持续更新,否则会逐渐脱节,终被团队抛弃。
- 制定 “迭代周期”
专项小组每 1-2 个月做一次设计系统迭代,内容包括:
- 新增需求:基于业务反馈新增组件(如业务新增 “直播功能”,需新增 “弹幕组件”“礼物面板组件”);
- 优化现有规则:比如用户反馈 “某个按钮在深色模式下辨识度低”,则调整该按钮的颜色对比度;
- 淘汰冗余内容:比如旧业务下线后,删除不再使用的 “旧版列表组件”,避免系统臃肿。
- 同步 “更新内容”,确保全员知情
每次迭代后,通过 “全员邮件 + 团队群通知” 同步更新内容,重点说明 “新增了什么”“修改了什么”“为什么改”,并附上使用示例(如 “新增的弹幕组件如何调用”)。同时,自动更新所有工具包(如 Figma 组件库、代码库),确保团队用的是新版本。
落地过程中难免遇到 “规范无法覆盖的特殊场景”(如品牌活动页需要独特设计),此时不能一刀切禁止,而是要明确 “边界”,避免破坏整体一致性。
- 允许 “有限定制”:明确 “哪些可以改,哪些不能改”。比如 “活动页的颜色可以用品牌活动色(但需从设计系统的‘辅助色库’中选择)”“按钮样式必须符合规范(避免用户认知混乱)”。
- 记录 “定制案例”:将特殊场景的定制方案记录到 “设计系统例外库”,后续若同类需求增多,则将其转化为新的规范组件(如多次出现 “活动倒计时” 需求,则新增 “倒计时组件” 纳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