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我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质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修画。它将民间剪纸、雕琢、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我国画章法,是非比照,真假结合,还有一番情味。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步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种类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正经夺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芒耀眼,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拙典雅,蔚为壮观。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巧夺天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共同、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彼此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练、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质料,经红炉锻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曾参与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著作布置在人民大会堂。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岩画、书法、装修摆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种类,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同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认,安徽省芜湖市的杨光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