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在晚清的艺坛上,出了一个书画篆刻都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万能大师,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赵之谦。在书法上,赵之谦不仅精于隶书、楷书,而且关于篆书和行书也极擅胜场。有意思的是,他在《与梦醒书》中却对自己的各体书法作出了这样的自评:“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拿手,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罢了。然平生因学篆而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这除了隐约表示了自己于书法拿手篆、隶、楷之外,关于行、草书则有些自谦。但现实又怎样呢?单就他的行书来看,其实造诣是很高的。从整体着眼,他的行书笔墨腴润,风致洒脱,有着激烈个人风格的“立异”一面,又有着契合大众赏识习惯的“从俗”一面,可谓推陈出新、老少皆宜。
现藏日本的《吴镇诗》一帖,可谓他的行书代表作之一。作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来说,在创造时既要有跌宕的风致,又要有翩翩的运笔技巧,然后才能称心如意,合情调于纸上。赵之谦在此帖中表现出来的用笔基调,无疑是厚实而又灵动的。说其厚实,无论是点画波磔,无论是提按抑扬,全都起迄清楚,交待得清清楚楚,毫无迷糊拖沓的当地,可见书写之时精力是很灌输的;说其灵动,落笔重时不浊不滞,落笔轻处血脉流贯,游丝掩映,又颇得称心如意之妙。至于用锋的偏正藏露,也是见机行事,替换互出,不主故常的。而在用笔上有特征的,则更是表现在丰腴而不剩肉、清劲而不显露上,这是《吴镇诗》中用笔难能可贵的当地。
再从结字来看,也是很具匠心的。在每一个字中,都有一个精力绾结的中心,然后再由中心舒展四旁,这就是所谓的敛放。如“暮云多萧森”句,每一字的精力绾结处,差不多都凝聚在字心的中心偏上部分。当然这是就常规而言的,其中反其道而行之的当地也不少,于此可见其见机行事之妙了。著作中疏处能够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如“爱”字的上密下疏,“澹”字的左疏右密,等等,也是较为典型的。因此造成了一种艺术上布白与留黑的激烈比照,茂盛和疏朗的激烈比照。在用笔的轻重肥瘦方面,如果是左边缺乏的便肥重其左边,右侧缺乏的则肥重其右侧,其他上下表里等也多参用这一方法,如“风”字夸大其左垂撇,“钺”字夸大其“金”旁,于此颇见赵之谦的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