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北京胡同史话

2024-07-26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陈旧冷巷,以皇宫为中心,依经纬向东西南北四方延伸,数百年来,京城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有的故事情节全都烙印在这一条条或宽或窄的胡同裡,一篇篇一章章,如鬼怪般凝成了化解不开的丰富与浓愁。
  胡同构成的初始及命名是来自民生水源需求,胡同的摆放方向则以天子的权利中心为起点,依附著四合院的方正格式向四方延展,而胡同裡所演出的日子型态,则因封建社会裡的阶层准则,而修养出不同的文明底蕴。
  胡同的组成会集在元、明、清三代,早年封建社会裡,富有贫贱阶层画分清楚,当然公民居所也依据身分阶层而有不同的差异。以皇宫为切割中心,东西两边是皇亲贵族们的上流四合院,而南北两边则是商贾布衣的朴实院落,间隔皇宫越远,则身分位置越低。而胡同就是这一家接著一家,造型大小不一的眾多四合院间的通道。
  「胡同」这个辞源於蒙古语Hudag的译音,而Hudag的意思是「水井」,蒙古人来自大漠,特别注重水源,来到北京建都,依旧习惯临水源而居,因而其时大多是水井凿好后,才开始屋舍的制作,城裡简直每个区块都是以水井为轴心来规画建造,即就是今天,仍可在每条胡同裡发现早已乾涸的水井。
  聚落发展到后来,为了让大街冷巷能有较清楚的差异,因而以路面宽度将大街分为大街(宽24步,约37公尺)、小街(宽12步,约18.5公尺)、胡同(宽6步,约9公尺)等三种,根据元朝《析律志》裡的记载「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从文中可知,其时整个元大都的大街胡同大约有四百多条。
  今天所见胡同已与过去大不相同,歷史朝代更迭,胡同也渐渐由盛转衰。清末时,由於办理不易,胡同的格式已显得参差无章。民国时期,内外战乱不断,更使得许多原本仅独家寓居的四合院,渐渐变成多家同享合居的大染院。

  成形於元朝的胡同,在明清两代仍不断发展,不过关於胡同的数量,则难以有个较清晰的增减统计数字。自元代在北京城裡树立大都(1267年)至今,胡同现已陪著北京度过了七百多年的富贵兴衰。从歷史走入现代,胡同裡蕴含了北京人的日子文明,而这歷史是活的,而且至今仍继续演出著。

胡同虽源自元朝,不过其时的胡同姓名均只要口耳相传,现在常见的胡同名大多是明清时期立下的,而一向到了民国才有较确定的胡同门牌。正名后的胡同姓名大多文雅,仅仅胡同裡的人家,仍是习惯使用过去口头名,如臭皮胡同、马尾胡同、猪八宝胡同、大哑巴胡平等,听起来尽管粗鄙了些,不过却更贴近市井人生。      在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间隔。 因而后代在中心空位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话有云:“闻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间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犬牙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处是很多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别爱情的根本原因。 
  北京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区域的钱市胡同,胡同中心窄处只要40厘米。还有些弯曲幽静的胡同呈九曲回肠之状,如北新桥原有条九 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红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 拐13个弯.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称比如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 又展现了社会风情,近年,被开发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现在,北京陈旧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替代,旧胡同也将 失掉它赖以存在的根底。不过,为坚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闻名的胡同 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咱们新式的首都保存了一丝陈旧的颜色。 
  现在,北京胡同文明发展现已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 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陈旧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酣畅刹 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畅通无阻的胡同,然后 前往后海区域,观赏京城陈旧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 同,走进一般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一般北京人的日子,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会旧时王公贵族的寓居环 境和御花园。 
  外国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留连忘返,连声称誉:“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诱人了!” 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陈旧文明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