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如何选择适合产品的易用性测试方法?

2025-08-14

选择适合产品的易用性测试方法,核心是匹配产品阶段、明确测试目标、结合资源约束—— 不同测试方法的适用场景、数据类型(定量 / 定性)、成本效率差异极大,需从 “产品生命周期”“测试核心目标”“可落地资源” 三个维度层层拆解,终筛选出优方案。以下是具体的决策框架和实践建议:

一、先锚定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不同阶段适配不同测试方法

产品从 “概念” 到 “上线迭代”,用户认知、功能完整性、测试优先级完全不同,需优先按阶段缩小方法范围。


产品阶段 核心特点 推荐测试方法 不推荐 / 慎用方法 核心原因
1. 概念 / 原型期(无真实产品,仅草图 / 低保真原型) 功能未落地,用户未接触,需验证 “方向是否对” 卡片分类法、树状图测试、原型走查(Think-Aloud)、专家评审 大规模问卷调查、A/B 测试、日志分析 此阶段无需量化数据,重点验证 “信息架构合理性”“核心流程可行性”,原型低成本易修改,适合定性探索。
2. 内测 /beta 期(功能基本完整,仅小范围用户使用) 有可用产品,用户量少,需发现 “关键体验问题” 可用性实验室测试(小规模,5-8 人)、用户访谈、任务完成率测试 大数据量 A/B 测试、全量日志分析 用户基数小,无法支撑定量统计;重点是定位 “影响核心功能使用的障碍”(如按钮找不到、流程卡壳),定性 + 小定量足够。
3. 正式上线 / 迭代期(功能稳定,有大规模真实用户) 用户基数大,需优化 “效率 / 留存 / 转化”,验证改进效果 A/B 测试、日志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大规模)、满意度量表(SUS/UEQ) 纯专家评审、小规模原型走查 需基于真实用户行为数据判断改进效果(如 “简化注册流程后,转化率是否提升”),定量方法更能支撑决策;同时可结合定性方法深挖原因。
4. 成熟期 / 衰退期(用户稳定,需优化 “长尾体验” 或挽回流失) 核心流程无大问题,需解决 “小众场景痛点” 或 “用户流失原因” 客户支持日志分析、用户满意度调研(细分人群)、深度访谈(流失用户) 大范围任务测试、基础信息架构测试 重点是挖掘 “非核心但影响留存的细节”(如老年用户对字体大小的抱怨),需针对性触达细分人群,而非通用测试。

二、再明确 “测试核心目标”:不同目标对应不同方法

同一产品阶段下,若测试目标(如 “找问题”“算效率”“看满意度”)不同,方法选择也会差异。需先定义 “我要通过测试得到什么结果”,再匹配方法的 “数据产出能力”。

目标 1:探索 “用户为什么用得不爽”(定性目标,找原因)

目标 2:衡量 “用户用得有多高效”(定量目标,算指标)

目标 3:验证 “信息架构是否合理”(目标:用户能否 “找得到”)

目标 4:评估 “用户整体满意度”(目标:用户 “愿不愿用”)

三、后权衡 “资源约束”:确保方法可落地

即使方法匹配阶段和目标,若资源(时间、成本、人力)不足,也无法落地。需重点评估 3 个维度的约束:

1. 时间约束:紧急需求优先 “轻量方法”

2. 成本约束:预算有限优先 “低成本 / 零成本方法”

3. 人力约束:团队人少优先 “自动化 / 少干预方法”

四、实战决策示例:用框架落地选择

假设场景:某电商 App 准备上线 “生鲜专区”,当前处于beta 期(功能完整,500 个内测用户),目标是 “验证用户能否快速找到‘生鲜优惠券’并完成下单”,团队有 2 个测试人员,1 周时间,预算 3000 元。

决策过程:

  1. 阶段匹配:beta 期→排除全量 A/B 测试、大规模问卷,聚焦 “小范围定性 + 定量”;
  2. 目标匹配:验证 “找优惠券 + 下单流程”→需 “找得到”(信息架构)+“用得顺”(流程效率),适配「首次点击测试」(看优惠券入口是否显眼)+「小规模实验室测试」(看下单任务完成率);
  3. 资源匹配:2 人 + 1 周 + 3000 元→线上招募 20 个内测用户(成本 2000 元),用 Zoom 远程引导测试(无需租实验室),1 人负责招募和引导,1 人负责记录数据(任务完成率、错误点),3 天完成测试,2 天整理报告,符合资源约束。

终选择:首次点击测试(验证优惠券入口)+ 小规模远程实验室测试(验证下单流程)。

总结:选择的核心逻辑

  1. 先定范围:按产品阶段排除明显不适用的方法;
  2. 再锁目标:按 “找原因 / 算效率 / 验架构 / 评满意” 匹配方法的核心能力;
  3. 后落地:用 “时间、成本、人力” 过滤掉不可行的选项,优先选择 “投入产出比高” 的方法(如 beta 期用 “5 个用户的实验室测试”,就能发现 80% 的核心易用性问题,成本低且效率高)。


本质上,没有 “好” 的测试方法,只有 “适合当前场景” 的方法 —— 甚至多数时候需要组合使用(如用 “日志分析” 发现 “下单流失率高”,再用 “深度访谈” 挖流失原因,后用 “A/B 测试” 验证改进方案),才能全面覆盖易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