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产品易用性测试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025-08-13

产品易用性测试的核心目标是发现用户在真实使用场景中遇到的障碍,验证产品是否能让目标用户 “低成本、高效率、无困惑” 地完成核心任务。常用方法可分为定性测试(关注 “用户为什么遇到问题”)和定量测试(关注 “多少用户遇到问题、问题发生率多少”)两大类,以下是 8 种经过行业验证的核心方法,附适用场景与实施要点:

一、定性测试方法:深入挖掘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

定性测试通过与用户直接互动,聚焦 “个体体验细节”,适合探索 “用户为什么卡壳”“对设计的真实感受” 等深层问题,通常样本量较小(5-15 人),但结论更具洞察力。

1. 任务导向测试(Task-Oriented Testing)

核心逻辑:让用户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完成预设的 “真实任务”,观察其操作路径、卡点及反馈,是易用性测试中基础、常用的方法。


2. 思考出声法(Think Aloud Protocol)

核心逻辑: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 “实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如 “我现在要找登录按钮,应该在右上角吧?”“这个提示说‘格式错误’,但我不知道正确格式是什么”),直接捕捉用户的认知过程。


3. 用户访谈(User Interview)

核心逻辑:通过一对一或小组访谈,深入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痛点、对产品的期待,补充 “任务测试” 无法覆盖的背景信息(如 “用户为什么不用某功能”“过去用类似产品时遇到过什么问题”)。


4. 卡片分类法(Card Sorting)

核心逻辑:将产品的功能模块、页面元素(如 “我的订单”“优惠券”“设置”)写在卡片上,让用户按照 “自己认为合理的逻辑” 分类、命名,验证产品的信息架构(IA)是否符合用户认知。


二、定量测试方法:用数据量化易用性问题

定量测试通过大样本数据(通常≥50 人)统计 “问题发生率”“任务完成率” 等指标,客观评估产品易用性水平,适合验证 “优化方案是否有效”“不同版本哪个更易用”。

1. 任务完成率测试(Task Completion Rate)

核心逻辑:让一定数量的用户完成预设任务,统计 “成功完成任务的用户占比”,是衡量易用性的核心定量指标之一。


2. 任务完成时间测试(Task Completion Time)

核心逻辑:统计用户完成任务的平均时间,时间越短,说明操作效率越高、易用性越好(需结合 “完成率”,避免 “为了快而出错”)。


3. 错误率测试(Error Rate)

核心逻辑:统计用户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次数(如点击错误按钮、输入格式错误、重复操作等),错误率越低,易用性越好。


4. SUS 量表(System Usability Scale)

核心逻辑:通过 10 道标准化问卷题目,让用户对产品的易用性打分(1-5 分,1 = 非常不同意,5 = 非常同意),终计算出 0-100 分的易用性得分,是行业通用的 “易用性量化评估工具”。


三、不同测试阶段的方法选择建议

测试阶段 核心目标 推荐方法组合
需求 / 设计阶段 验证信息架构、用户认知逻辑 卡片分类法 + 用户访谈
原型 / 内测阶段 发现操作卡点、设计漏洞 任务导向测试 + 思考出声法
上线前 / 迭代阶段 量化易用性水平、对比方案 任务完成率 / 错误率测试 + SUS 量表
上线后 持续监控用户体验问题 结合后台数据(如用户流失节点)+ 抽样用户访谈

总结:易用性测试的关键原则

  1. 以 “目标用户” 为核心:测试用户需匹配产品的真实用户画像(如老年产品找 55 + 用户,学生产品找 18-25 岁用户),避免用 “设计师 / 产品经理” 代替用户测试。
  2. “定性 + 定量” 结合:定量数据(如完成率 80%)告诉 “有多少问题”,定性方法(如用户访谈)告诉 “为什么有问题”,两者结合才能精准定位优化方向。
  3. “早测、常测”:在原型阶段就开始测试(成本低、修改容易),而非等到上线后再发现问题(此时修改成本高,且影响用户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