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关于我们” 页面中体现企业社会责任(CSR),核心是用真实细节替代空洞口号,让访客感知到企业的责任实践并非营销噱头,而是融入经营的长期行动。以下是具体可落地的策略,结合内容设计、呈现形式和情感共鸣逻辑展开: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单一领域,需先聚焦与自身业务、用户群体相关的方向(避免 “撒胡椒面” 式呈现),常见且易让用户共情的维度包括:
- 环境责任:如节能减排、绿色供应链、废弃物回收(适合制造、零售、科技类企业);
- 社会公益:如助学、助农、弱势群体帮扶、灾害捐赠(适合全行业,尤其与 C 端用户关联紧密的品牌);
- 员工关怀:如公平薪酬、职业培训、安全保障、弹性福利(适合重视 “雇主品牌” 的企业,如互联网、服务类);
- 行业责任:如推动行业标准规范、技术普惠、扶持中小合作伙伴(适合行业头部或 B 端企业)。
举例:餐饮企业可重点讲 “食材溯源(减少浪费)+ 剩余食物捐赠(社会公益)”;科技企业可讲 “绿色数据中心(环境)+ 乡村数字教育扶持(社会)”—— 维度越聚焦,越易让用户记住。
用户对 “我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这类空话毫无感知,需将责任行动拆解为可落地的事件、可量化的数据、可感知的细节,核心逻辑是 “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们关注环保,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3 年,我们将全国 12 家门店的包装全部替换为可降解材料,减少塑料使用约 8.6 吨;同时发起‘空瓶回收计划’,用户凭 3 个空瓶可兑换 1 张环保优惠券,累计回收空瓶超 15 万个,转化为再生塑料颗粒用于制作周边产品。”
- 加 “时间 + 地点 + 行动”:明确事件的具体场景(如 “2023 年 ×× 地区”“×× 项目”),避免模糊的 “长期以来”;
- 加 “可验证的数据”:用数字替代 “大量”“很多”,如 “帮扶 120 户农户”“培训 300 名乡村教师”“减排 CO₂约 500 吨”;
- 加 “用户 / 受益者视角”:若有受助对象的反馈(如农户的话、学生的照片),可适当引用(需获得授权),比如 “‘去年靠企业的订单,我家橙子卖了以前 3 倍的量’—— 云南昭通果农李大叔”。
“关于我们” 页面需兼顾文字与视觉,用图片、视频、信息图等形式让责任实践 “看得见”,比纯文字更有冲击力:
- 真实场景照片:如员工参与公益活动的现场(如给乡村学校送图书、帮农户采摘)、环保设施的实拍(如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门店的可降解包装);
- 短纪录片 / 微视频:1-3 分钟的短视频,记录一个责任项目的全过程(如 “我们如何帮助山区孩子搭建电脑教室”),放在页面中部,点击即可播放;
- 数据信息图:将年度 CSR 成果做成可视化图表(如 “2023 年社会责任行动地图”“环保成果数据看板”),比如用柱状图展示 “近 3 年减排量变化”,用地图标注 “公益项目覆盖的 18 个地区”。
注意:所有视觉素材需真实,避免使用网络 stock 图(如 “假的公益合影”),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信任度。
社会责任不是 “额外附加” 的,而是企业使命的延伸 —— 需在页面中说明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让责任行动与品牌价值观挂钩,体现 “长期主义” 而非 “短期作秀”。
- 先点明企业使命:“我们的使命是‘让优质农产品走进更多家庭’”;
- 再关联责任行动:“因此,我们不仅做农产品销售,还在云南、贵州建立 10 个‘产地直采基地’—— 一方面帮农户解决销路,避免滞销;另一方面通过统一培训提升种植技术,让他们的收入平均增长 25%,这既是我们的业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这种表述让用户感知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 “花钱买名声”,而是 “做业务时自然要承担的责任”,更易产生认同。
若想进一步强化可信度,可在页面中设置 “责任行动的透明化入口”,让用户能看到 “过去做了什么,未来还会做什么”,避免 “一次性公益” 的印象:
- “年度 CSR 报告” 下载入口:若企业有正式的 CSR 报告,可提供 PDF 下载,里面详细记录全年的责任行动、数据、不足;
- “公益项目进展” 链接:若有长期运行的公益项目(如 “乡村助学计划”),可链接到专门的进展页面,展示 “本月帮扶了哪所学校”“收到了哪些反馈”;
- “用户可参与的入口”:若责任行动允许用户参与(如 “每购买 1 件产品,我们捐赠 1 元用于助学,你可在订单中查看捐赠记录”),可在页面中说明参与方式,让用户从 “旁观者” 变成 “参与者”,增强情感连接。
- 不 “夸大或虚构”:若企业暂未开展大规模责任行动,不必强行包装,可从 “小事” 做起(如 “我们为员工提供带薪公益假,鼓励大家参与社区服务”),真实比 “装大” 更重要;
- 不 “与业务脱节”:若科技企业强行讲 “建希望小学”,但未关联自身技术优势(如 “用 AI 技术帮学校搭建智慧课堂”),会让用户觉得 “无关”,不如聚焦 “技术普惠” 类责任;
- 不 “占据页面过多篇幅”:“关于我们” 的核心是 “让用户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 “加分项” 而非 “主角”,建议将其放在 “企业使命”“团队故事” 之后,用 1-2 个板块呈现,避免喧宾夺主。
在 “关于我们” 页面体现社会责任的核心逻辑是:“小而具体,真而透明”—— 不追求覆盖所有维度,只聚焦与自身相关的 1-2 个方向;不用空话,只用 “案例 + 数据 + 视觉” 说话;不隐藏,让用户看到责任行动的全过程与持续性。这样既能传递企业的温度,也能真正提升品牌的可信度与好感度。